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給理工學院研究生(2):如何研判未來產業的就業前景

如果選一個研究子題是為了就業,你先要想清楚自己未來要在哪裡就業:歐美?或台灣?畢業後可以在歐美就業的題目,多半未來10~20年內無法在台灣就業。但是,如果妳可以在人生最關鍵的時期忍受10~20年的失業,其實你就可以忍受終身失業了。

台灣的產業為何落後歐美10~20年?要瞭解這問題,先要瞭解跨國企業如何壟斷技術與專利,乃至於製造,以及他們在什麼時候才開始願意外包代工。(全球產業分工理論,想知道更多的人去問經濟社會學或管理學的學者)

IBM曾經有一個讓管理學界罵臭頭的研發策略:每一項產品同時有四個研發團隊,獨立開發,彼此競爭。結案時把四隊的成果拿出來,申請所有可能的專利,以致於最後所申請到的專利足以用來產出七、八種功能幾乎完全一致的產品。這是極端的浪費:研發過程花了四倍的成本,而專利的維護費高達八套卻只用一套。之後跑出一個很聰明的管理學者破解了這個謎:申請八套專利而只用成本最低的那一套是為了把自己的成本跟競爭者的成本拉大:IBM把八種成本最低的產品(製程)全部壟斷,未來的競爭者成本注定高於這八種。如果只申請一種,那麼競爭者將會採取成本次低的那一種來進入市場,而逼迫IBM降低利潤。

IBM的利潤=IBM的售價 - IBM的成本。對手的售價>對手的成本。對手的成本愈高,其售價必愈高,IBM也就可以長期保持高售價(遠高於成本),高利潤。

跨國企業的基本戰略就是:降低本公司成本,且增加對手的成本(專利壟斷、製程技術的壟斷、通路的壟斷等),以便提高自己的利潤。這叫做「進入障礙(entry barrier)」。

代工與外包什麼時候發生(奈微米產業這種新興科技何時會登陸台灣)?

如果一個公司有能力保持壟斷的優勢,她通常不會輕易地把產品的製造外包,為的是防止技術擴散。如果一個公司發現對手成本快要具有威脅性了,他會開始把不重要的零組件外包(但自行生產關鍵零組件,自行組裝與測試,以便維持技術上的「進入障礙」),以便降低成本。因此,包括台積電在內,台灣的高科技製造業通通都是「高科技產業的低利潤環節」。想進一步瞭解這理論的可以去向研究經濟社會學的人問「商品鏈(commodity chain)」理論。

所以,一個新興的高科技產業它的發展過程大約如此:(1)學理與論文出現關鍵突破,(2)出現大量關鍵論文與專利,(3)先進國完成關鍵理論突破,跨國公司完成關鍵的專利佈局,阻斷後繼者的進入,(4)沒有本土學術基礎的第三世界國家開始投入生產次要論文,幫跨國公司完成細部研究(但收不到任何專利授權費),(5)跨國企業開始商品化量產,但產量少,壟斷性高,利潤高;(6)新興工業國為了炒作論文而開始出現大量博碩士生,(7)跨國企業競爭激烈,技術擴散程度高,降低成本的需要超過防範技術擴散的需要,(8)開始尋找國外代工機會。步驟(2)到步驟(8)約20年,步驟(5)到步驟(8)大約10~15年。

也因此,歐美有高獲利公司出現時,不代表該產業很快會到台灣來,很可能只代表步驟(5)的出現。最簡單的判斷法則:如果該行業的全球市場被少數一、兩家公司壟斷時,他們不會急著把零組件外包到台灣、韓國或大陸。當關鍵性的競爭者出現,足以產生威脅,其中之一(或多者)才會開始到海外尋找代工廠商。這前後的時間距離大概是10~20年。MEMS麥克風的現況如此,其他很多MENS的產品也都如此。

Yole 是「MEMS 產業資訊與分析」這領域內很重要的一家商情公司,他們有一張全球MEMS產業產值預估(2007-2012)表 http://www.i-micronews.com/upload/Interviews/MEMS%20value.jpg,清楚顯示MEMS 各分支產業的未來發展。根據他們的分析,2010年時 MEMS的全球產值大概會是140億美元。而且成長率約在11%左右。夠吸引人吧?如果你想在美國就業,現在可以趕快去美國念博、碩士。

但是,如果你想在台灣就業,還得再問兩個問題:這140億美元的產值會有多少流到台灣?會創造多少新的工作職缺?

MEMS 麥克風是MEMS產業中商品化時間最久的產品之一,而且在電腦周邊產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且產品技術已成熟,因此最有機會成為第一個登陸台灣的MEMS產業。但是,誰聽說台灣哪家公司已搶到代工機會了?有一家台灣公司過去咂了很多錢想進入這產業,一直進不去。因為全球擁有相關專利的各廠一直無法有效突破 Knowles 從2002年以來在市場上的寡佔地位。Knowles 沒必要在擁有寡佔地位時去發展代工,否則競爭廠很容易通過工業間諜在代工廠裡找到突破壟斷的縫隙。

據國內消息轉述說:「2006~2011年MEMS裝置的年複合成長率達13%,而全球MEMS晶圓代工市場2011年成長幅度可達25%,2012年更有機會接近30%」,以致於一堆產官學研聚在一起成立了「SEMI台灣MEMS委員會」 http://nebook.com.tw/?p=2307 。真的嚇人!我還是再問一句:MEMS 晶圓代工這種低利潤的產業環節,能搶到140億美元的幾%?哪一年可以搶到?

假如台灣有機會在2012年搶到MEMS 麥克風的代工,跟 Knowles 的時間落差約17年(10~20年)。其他更新的 MEMS 產業何時會到台灣。

就算2012台灣搶到140億美元的10%,也不過是14億美元。這足以在台積電裡面創造多少新的職缺?台積電在2009年的營收為200億美元,14億美元的營業額是它的7%,這頂多讓台積電在既有人力規模上擴張一下MEMS編制,而且要優先將公司內部相關人力轉調到新部門。所以,你以為台積電會為這新市場增聘多少博士?而全台灣過去10年來培養的 MEMS 「頂尖大學」博士絕不下200人,個個著作等身,其他「微奈米技術」出身而非專攻MEMS的就不講了。你以為台積電有能力吸納這200人?假如這「頂尖」的200人都找不到像樣的就業場所,妳得認真衡量自己要如何打敗更優秀的學長。

我從來不反對台灣學術界發展微機電或柰微米科技,我反對的是一窩風!明明就業的空間那麼小,明明人才已經供應過剩,為了炒作論文幾乎數百名學者每年帶著數千名研究生投入這領域。學弟的就業空間早就已經全部被畢業的學長塞死了,後繼者卻像「蓋頭鰻(閩南語)」一樣地繼續鑽進去。

這個領域的人才早已供應過剩,為何「市場機制」一直沒有出現,來調節「供應量」?因為政府的補助扭曲了市場機制:五年五百億既然是在補助跟台灣產業無關的論文,教授當然只好拼命跟大學部學生鼓吹微奈米科技的未來,使得一堆天真的學生懷著熱情一直往裡頭鑽。難怪強調市場機制的馬凱教授曾在TVBS說過:大學教授待遇太高,因為他們根本沒在做該做的事。

喜歡挖「獨家」的記者請問自己一句話:五年五百億吸引一大堆教授和學生去研究跟台灣產業無關的東西,會不會因而助長了今天的碩士失業潮?認真挖下去,一定有比八卦新聞、製造對立還更熱賣的新聞。請記得一件事:在失業壓力這麼大,在國家這麼亂以致眾人憂心不以的時代裡,認真從事新聞寫作的人一定會有市場!

不要再靠無聊事辦報紙了,無冕王不是跳樑小丑,馮建三教授也不是這樣教的。

再問國科會主委與教育部長一句話:大學是什麼產業?人才教育?論文量產?還是房地產?這樣的五年五百億,有必要再花下去嗎?用來救助失業青年會不會更值得?用來發展可以協助產業升級的研究是不是更值得?甚至把五年五百億還給納稅人,節省國家負債,又可免除五年五百億所造的孽,這豈不是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