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心情記事(4) ――關於讀者來信

不時地會收到讀者來信,有建議,有提問,有更正,有分享,有表達通過書信往返交朋友的意願……五花八門。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回信,尤其是那些很有善意地想要跟我當朋友的來信,或者真的很希望我回答他們問題的年輕人。

無聊的來函或惡意的批評最好處理:直接刪除。難處理的是善意的來函,我心裡總覺得應該要認真回信,不要不小心傷了別人的心。

年輕人的問題我希望用兩個簡單的原則處理:(1)如果來信問的像是很多人會想知道的問題,我就試著寫一篇部落格當回應;(2)如果我沒有回應,但妳確實很想知道我的意見,請你傍晚到新竹來,我可以利用每天散步的時間跟妳談。不過,來之前請先給我寫個信,告訴我你的問題。只要我幫得上忙,一定設法挪出時間;但有些問題不是我幫得上忙的,只好請你另就高明。

至於善意地表示希望跟我交換意見、看法與心情的朋友,我最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喜歡有朋友來信談文學、電影、藝術,告訴我我的部落格有什麼錯誤,以及我關心的議題有哪些值得讀的書。我也蠻期待有時間可以偶而全省走走,拜訪朋友,談一些彼此關心的問題。但是目前我自己生活作息錯亂,通常無法找出時間來給讀者仔細回信。

我不是看不起他們,底下的文字敘述我的近況,希望得到這些朋友的諒解。

我一向的生活機械化,除非是出去演講,我太太只要看一下手錶就知道我在哪裡,在做什麼事。但是退休後的新生活卻忙亂到我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不知道該如何適應,甚至無法判斷這種生活正常不正常,該不該調整,要如何調整。

四十歲以前我想的都是數年或十數年才能解決的大問題,沒有演講、寫書、部落格,只有讀書和思索,因此生活步調悠緩而綿延流長,一個問題一想就是好幾年(譬如:科學的語言、詩、報紙的日常用語三者有何異同,有何哲學上的意義,又如何跟我的人生哲學相關連;影像處理技術在台灣的各種產業界可以有何用途)。然後,我整年在新竹,一年難得離開新竹十次,三、兩年才出國一次。我太太常常說我是大榕樹,種下去就是百年,輕易動彈不得。這種農業時代的節奏才是最適合我性情的生活。

現在經常搭著高鐵到處演講、拋頭露面,像個 sales,像個社會思潮的鼓動者。其實這不是我習慣的生活。如果我掛慮的社會問題有別人願意到處去講,那我寧可躲在書房、庭院裡讀書、思索,或者三、五好友到海濱、山上跟天地默會,或者跟來訪的年輕朋友談一些關於人生的重大問題,而在社會上當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就像我40歲以前那樣,除了修過我課的學生之外,在清大沒幾個人聽過「彭明輝」這個名字。

目前我的生活主要是由三個部分組成:演講(有時候多到一週六天,或一天兩場)、寫書(九月底要寫完一本為30歲年輕人寫的書,剩下的書約至少可以再寫上一、兩年),以及寫部落格。演講是幾乎有邀請就答應,寫作是每週有固定的進度,還常常忍不住會擠出時間寫部落格。如果有關於公益的重大問題,我往往會再抽時間參與。因為太忙,我太太常常問我一個問題:你昨天晚上到底有沒有睡?

為了要讓自己心情平穩地去處理這麼多問題,我不會上網去看網路上對我的評論或無聊的閒言閒語,粉絲 facebook 是一位年輕朋友在幫我管理。偶而他會轉來一些用心的批評、建議或問題,如果有需要我會找時間寫專文回答。至於網路上隨便寫的批評、意見,他不會轉給我,我也沒有時間或意願去回應,也請讀者們不需要好心地轉寄給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