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智慧」是社會的公共財

上一篇「IT 產業封神榜 」我花了很大的力氣在解釋「科技是一大群人默默無聞地辛苦耕耘的結果」,而且美國的 IT 產業很多技術都是源自國防工業(政府財產)。因此, IT 產業(也包括其他產業)的許多智慧財產權應該是絕大部份屬於全部美國人的(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但是它卻被少數財團霸佔。這是「佔領華爾街」的正當理由之一。

產業要能賺錢,它還需要許多與科技無關的周邊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你把 IBM、Intel、或任何一家公司設立在非洲,把一大群 MIT 畢業生給她,她們還是賺不了錢(我不去說細節了)。所以,才會有「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樣的傳統說法。

不僅如此,美國工業界創意絕大多數是以學術界的創意為基礎,而美國學術界用的是來自全世界的優秀學生(雙親生的,祖國培養的),以及她們回國後繼續寫論文(用台灣納稅人的錢)。所以,美國人共有的智慧財產權中應該有可觀的一部份是屬於全部人類所共有的。

現實上,為了鼓勵產業投資,立法時不得以把智財權分配給她們。但是不要忘記:那些智財權本來絕大部分是屬於美國人共有,或全部人類所共有的。

所以「得之有愧」的企業該怎麼辦?回饋社會,以企業的盈餘創造就業機會,減少企業對社會的負面效應(抬高房價與物價、造成污染、造成貧富差距等)。

不懂這道理,就不配當「社會領袖」。

別說我「高道德標準」,我說的是最起碼的公平正義。或者,最起碼的自尊心和羞恥心。

IT 產業封神榜

      說「IT產業是人類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可不可以?應該可以吧!它改變了人類的衣、食、住、行、育、樂,以及所有產業的生產模式,乃至於使今天的全球化成為可能。
      說「PC是人類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可不可以?極不恰當!

半導體代工的故事(下)

      你吃過鎘米嗎?台灣有很多人吃過吃過的人會有痛痛病,終身不癒。靠著節省污染處理費用來賺錢,是不是賺黑心錢?當然是。這樣的企業主是不是該負起社會責任,並且接受社會的共同譴責?當然應該!有沒有必要把這種人當偶像?看你夠不夠笨!
      所以,誰該為台灣的鎘米負責?第一個當然是電鍍業。電鍍業的上游呢?難道沒有任何責任?你知道鍍鎘業為什麼會遷移到台灣嗎?因為航空電子業想要「壓低成本」,他們故意把電鍍業轉包到當時不懂什麼叫「鎘中毒」的台灣――蓄意欺負落後的台灣人。管理學界以及企業界把這種行為中性化地稱呼為「cost down」、「out sourcing」。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外包價低到遠低於污染處理成本時,航空電子業的業主當然知道會有人鎘中毒。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半導體代工的故事(中)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於1980 年12 月15 日成立新竹科學園區,目的在於引進國外技術人才,帶動國內傳統產業轉型,激勵工業技術升級,以創造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契機。1980年聯電成立,但直到1995年9月才開始8吋晶圓廠的生產,而台積電則到了1987年才成立。
      上篇說到美國在1980年代有一波很大的反半導體廠的運動,以及1985年時美國 Birth Defects Monitoring Program 證實矽谷周邊地區胎兒異常或死胎的比率明顯地偏高。1990年代聯電和台積電相繼開始半導體代工。這個時間上的先後並非偶然。

半導體代工的故事(上)

      很多年前矽谷有一個環保組織,叫「green valley」,我從她們的網站知道半導體代工如何在美國流浪,最後終於移居台灣。
      這是由一個號稱擁有全美最多無業女博士的環保團體,許多人擁有史丹佛與柏克萊等名校的電機、化學或材料博士,而她們的先生則清一色地是名校博士出身的矽谷工程師。她們不需要工作,因為先生都是多金的高科技貴族。
      她們組成這個團體,只有一個目的:追殺半導體產業。她們的家庭都是小家庭,原本恩愛美滿,後來卻愈來愈不對勁:先生和太太罹患癌症、不孕或畸形胎兒的比例嚴重地偏高。這是一群有能力追根究底的人,她們因為頻上醫院而彼此認識,因為教會或其他社會網絡而互通聲息,很快地便查出來:矽谷地區癌症、不孕或畸形胎兒的比例遠遠高於國家衛生局對任何地區的統計。

未來有機會長得像這樣

底下是三個關鍵性國際機構對未來油價與產能的預測
2.1:未來20年油價與原油產能預測

10年後原油
價格累積漲幅
20年後原油
價格累積漲幅
20年後原油產能累積變化
國際貨幣基金IMF
126%(500%)
200%(800%)
-17
美國能源情報署EIA
42%(118%)
64%(161%)
+14
國際能源總署IEA
37
51
+14
註一:刮號內外是最壞(worst case)與基準情境(baseline)下預測的漲幅


三者的最大差別是:國際貨幣基金IMF的 basline senario 承認 peak oil 會在未來10年內出現。[註一]

假如 peak oil 真的會在10年內出現,台灣經遭遇到怎樣的衝擊?底下是我彙整好幾份研究報告所得到的資料[註二]: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關於 Steve Jobs 的評論

      我把關於 Steve Jobs 的那一篇文章給重寫過,但是看到 FaceBook 裡吵成一團,最後還是決定把全文給刪除了。寫文章如果沒有達到我想傳達的訊息,而只招惹一堆爭議或誤會,不如刪除。
      我原本想談的主題是:「聰明可不可以有更有意義的用途」。

聰明要怎麼用?

      聰明是老天爺賜予的禮物,不勞而獲,沒什麼好驕傲的,但糟蹋了很可惜。
      很多人羨慕財富、地位、權力與令名。但是妳不會因為繼承老爸的財富而自以為了不起,不會因為繼承老爸的王位(權力與地位)而自己為了不起,因為那都是不勞而獲的。那麼,妳也不需要因為自己比人聰明就自以為了不起。聰明沒什麼,要緊的是懂不懂得善用天賦的聰明。

別對教育有不切實際的想像

有讀者來函,要我正視林百里對台大電機系的批評「讀書像在讀聖經」。我查了一下 Google,工商時報的標題更聳動:「書讀不好,才會成功」,內文的大意是:教育應該要考創意,不要考知識。

台灣的教育問題是很多,一時間說不完。本文只想談一件事:教育可以教創意嗎?難!

先談談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台大電機系真的會叫學生「讀書像在讀聖經」嗎?我沒唸過台大,不知道事實如何,只知道這種說法違背常理。

台大學生不一定都聰明,也有死讀、死背進去的。但是台大電機肯定有許多聰明的學生,電機系又是理論性的科系,教授教書如果無法掌握到清楚的理論架構,上課一定超級乏味。以台大學生蹺課風氣之盛,座下必定寥寥無幾。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無薪假充電補一萬」,業主管賺錢,納稅人管賠錢?

因為已經有科技業開始放無薪假,勞委會已經啟動「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無薪假充電補一萬。好像也有針對企業界的補貼辦法。

企業有盈虧,且盈虧自負,這是有經濟學以來天經地義的道理,沒聽說哪個經濟學派主張「老闆只能賺錢,納稅人負責貼錢,勞工負責失業」。但是台灣的老闆只負責賺錢,不負責賠錢。政府、納稅人和勞工不只要保證企業賺錢,還要保證他們獲利夠高,股價不會跌。

怎麼會有這種政府?怎麼會有這種經濟學?

那麼企業盈餘不足時怎麼辦?納稅人貼錢,勞工放無薪價!那麼企業連年賺到的盈餘可不可以拿一點出來「共體時艱」?好像不可以耶!怎麼有這樣的企業主?讓我們眼睛睜大點,看誰敢去勞委會申請!

勞委會該管什麼事?過勞死!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幸福不難――台灣也許例外

丹麥在各種不同組織的調查中經常都是被評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10月12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佈的調查裡她又位居榜首。不同的報紙對這消息有不同的報導重點,有的沒注意到中國在這一次的調查裡位居第八(「全球最幸福國家   丹麥再度蟬聯第一」),有的把中國的排名當首要重點(「最幸福國家排名中國名列第八   丹麥居首位」)。

可惜這些報導裡都沒有真正抓到「幸福感」的關鍵:社會的公平性,以及對未來的安全感。而以GDP衡量的全國總所得遠遠不如前兩者重要。所以,美國在「幸福感」的排名中總是表現不出色(這一次是第19名,遠遠落後於中國)。

比較深入的研究是英國Leicester大學社會心理學家A. G. White 教授所公佈的全球各國快樂指數排名(Global projecti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1],2007年一月底商業週刊第1000期有較完整的報導。在這排行榜上,人均所得僅1800美元的不丹在快樂排行榜上卻高居全球第八名,遠高於歐美七大工業國,而台灣、香港、法國與印尼並居全球第61名,低於馬來西亞(第17名)與蒙古(第57名),日本與韓國則分別排在全球第88名與99名,明顯落後於菲律賓、越南、中國與泰國。

許多富國都比窮國更不快樂,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數據。也因此,這份報告引起許多國家的媒體注意。不丹的快樂來自何處?這問題尤其引起學術界的好奇與關切。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千萬不要去申請國科會的「補助博士就業」

我在「補助博士就業,200人「受惠」,多少人受騙、受害? 」一文已經說明國科會「補助博士就業」可能會衍生什麼樣的弊端。事後想想,還得多說一句:千萬不要去申請國科會的「補助博士就業」!

在這種方案裡,我很難想出來接受補貼的博士生能有什麼好處,卻可以想出一堆壞處。最關鍵的問題:妳的認知中以為老闆用「5.7萬」聘妳,但是老闆心裡可能是以為「妳只值2.7萬」。國科會的補助一停,老闆只願意給妳2.7萬。你為他耗費的青春全部白費!

其實,別的不說,如果哪個老闆敢出2.7萬來聘一個自己為是月薪5.7萬的人,我就很難不認定這種老闆心懷不正,存心佔人便宜,離他愈遠愈好!

我會寧願拿著博士頭銜,去應徵碩士的工作,一個月拿4~5萬(我的碩士畢業生第一年平均月薪可比5萬高喔!)。這樣,起碼老闆以為我值五萬,而且真的願意拿五萬聘我!看得起我的老闆才值得我為他賣命!

真的!沒必要拿國科會補助去招惹一堆不值得你為他賣命的噁心老闆!也千萬要小心那些願意去申請這種補助的教授。

「學界如虎口,學子如羔羊」,小心哪!

佔領台北的「具體訴求」?

「佔領台北」的網頁裡有人用「『訴求』焦慮真的是無所不在」來反應對「佔領台北」現況的某種焦慮。也有讀者受不了,寫信跟我討論要如何突破當前的困境。

『訴求』焦慮真的是無所不在」這篇文章其實是轉載公視新聞議題中心的一篇文章「佔領DC   然後呢?」。這篇文章講述埃及發起「臉書革命」的關鍵人物 Ahmed Maher 對佔領 DC 的人做的一個建議:「要有一個 big idea」去吸引更多人,來增加運動的能量。而埃及的「big idea」是什麼?就是「推翻穆巴拉克」。

我要問的是:「推翻穆巴拉克,然後呢?」假如趕走豺狼,卻來了虎豹;或者趕走虎豹,卻來了豺狼,真的會更好?穆巴拉克下台了,然後呢?埃及在10月10日又暴動,死了24人貧富不均背後根本的結構性問題沒有找到,穆巴拉克下台之後會有另一個穆巴拉克上台!

要一個具體訴求嗎?國民黨已經給了妳蘇嘉全的農舍,民進黨也給了妳「18%」和「馬英九賣台」去幹譙。如果妳不願意瞭解事實的核心,政治人物總是可以給妳簡單的鬥爭對象,利用你把對手拉下台。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補助博士就業,200人「受惠」,多少人受騙、受害?

據報導,國科會「為促進博士後研究員充分就業,及提升產業研發水準,未來計畫透過學校與企業合作,推行『促進博士後到產業界就業方案(暫定)』,由國科會補助每人3萬元,其餘薪資由企業出資,並設最低底薪約5萬7000元,為期2年,預計200人受惠,最快明年初實行。」

很多立委質疑「國內高階人才失衡,博士生失業問題嚴重,若不符合業界需求,國家卻培育這麼多人才,恐造成資源浪費。」這些立委不知道有沒有搞清楚學術界跟國科會在搞什麼把戲!

政府出資三萬,業界出資2.7萬,擺明了業界在吃政府(納稅人)的豆腐,順便低估國產博士的市場價格(比大多數理工科大學畢業生低)。錢總數不多,立委不會多說,但是受害的學生可就多了!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台灣必須儘速開始研究「亞熱帶」食物生產體系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 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11 有著一個重要的假設:石油會在2020之前跨越最高產能並且開始下降。這個現象對於美國的影響迥然不同於台灣,但是學術圈內和社運圈內都還有很多人(也許是絕大多數人)有三個不死心的盼望:(1)科學會解決一切問題,(2)市場會自我調節,(3)美國人會想出辦法來。

大家一直都不去正視一個現實:美國「地廣人稀、物資豐富」台灣「地狹人稠,物資匱乏」。美國人的解決辦法根本不適合台灣人用。

至於另外兩個不死心的盼望,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在 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11 做了很清楚的解釋:問題不是「會不會」,而是「來不來得及」。U. Michigan 的一份研究裡認為,節能簡碳的具體成果要在2050才會充分發揮。我們面對的問題將是:科學或許有機會在2050年以前發展出夠用的技術,但是這些技術要在市場上具有足夠的佔有率,可能要等到2050年之後。

我現在心裡的盤算是:從今年開始問題會一年比一年嚴重,2020到2030之間是最嚴重的時候,2015到2035間的衝擊會是很難承受的,2035到2050衝擊力道漸減,但是收拾災難卻需要更長的時間。

有兩個狀況會使糧食不跨越太平洋況:(1)油價高到糧商付不起船費(這應該會在2020之前發生),(2)美洲國家發現把剩餘的穀物製成酒精的利潤遠高於當糧食販賣(不管是國內使用或出口)。

「佔領台北」與 Peak oil

週六、週日在台南有兩場演講,早上特地看成大校友會館的聯合報,看到活動「和平收場」的報導。沒有激烈的衝突,還是讓我比較放心。

我在「看見看不見的廢墟:《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序言」這篇文章裡用蚊子館為例,企圖說明:雖然政府與政黨樁腳的利益勾結是蚊子館的元兇,但是地方民眾其實也被設計進去成為共犯結構的一部份。

如果我們看不見自己如何被設計到圈套裡去,再多的流血衝突也只是便宜了藏鏡人,而無助於緩和我們的困境。

法國後現代文化批判更以豐富的論述與分析告訴我們:當代的困境是「我們認同剝削我們的人」,我們以他們為榮,我們以為他們都是英雄。這才是問題最根源的地方。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明天的「佔領台北」

今天晚上終於見到好多位發起「佔領台北」的「義工」,一群很可愛的人,開會討論的模式與思維迥然不同於過去的社運團體,更不像任何政黨的外圍組織。雖然大家努力地在討論,也有分兩組,但卻是「志工分組」,而不是傳統組織中的「工作小組」,所以我還是選擇用「義工」或「發起人」來形容他們。

今天晚上他們應該會把最後有關活動設計的討論結果公布在網頁上,地點確定在101附近。我建議他們在101的捷運出口發傳單,不知道他們來不來得及印。

「佔領台北」的主軸是「平等對話」,「99%的觀點」。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台灣的「99%」,去看看作為「99%」的一員,我們可以有什麼樣的機會來影響我們的未來。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活在當下」?還是「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活在當下」是時下流行的口頭禪,網路上也流傳著「漁夫和富翁」的對話。但是,你真的敢叫自己的孩子「活在當下」嗎?妳真的敢叫自己的學生「活在當下」嗎?
        窗外的陽光那麼美,晨起的薄霧那麼美,「活在當下」不就是叫孩子丟下書包,不要上學嗎?
       但是,再問一次:你真的敢叫自己的孩子「活在當下」嗎?妳真的敢叫自己的學生「活在當下」嗎?

「Occupy Taipei 佔領台北」與「佔領華爾街」

朋友問我「Occupy Taipei 」是怎樣的活動?怎樣的組織?我也說不清楚。我在這個組織的 Mailist 裡面,持續收到許多的會議記錄與討論,有我熟悉的名字,也有我不熟悉的名字和代號。應該是有很多不同背景的人在參與:有工運經驗的、網路媒體、大學教師等人。

苦勞網的樓乃潔寫了一篇「佔領台北一場匿名革命| 苦勞網」,說明這是由一群匿名的人組成,是一個沒有階層的自願性社群(我本來想寫「組織」,但猶疑很久後改為「社群」,因為實在看不出有任何人在組織誰),每一個人的參與都會多少改變它的一點點屬性。或者,如果你很想多知道一些關於這個活動的過去發展,也許最好還是用網路搜尋「Occupy Taipei 佔領台北」。因為沒有任何人在指揮,沒有「召集人」、「工作小組」,只有「發起人」和「響應人」,所以應該是每一個人的發言都算數。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佔領台北――幾個堅持非暴力的理由

第一個堅持:警察沒有權力打被國家對不起的人
        國家的權力來自於每一個人依憲法合約精神所授與的權力,當國家沒有能力維護其中一部份人的基本人權(被剝奪了就業權、生存權,以及被不公平地對待的卡奴,等等),國家就已經對這些人片面毀約,沒有資格再對這些人執行警察權。
        當然,這些人也沒有權力打人――對不起他們的不是路人,也不是沒有動手的警察。

第二個堅持:21世紀要的是意識型態的革命,而不是武裝革命
         傳統的武裝革命是為了取得政權,但是2000年我們協助民進黨取得八年政權,他們卻用這八年政權持續各種的官商勾結,以及設立各種媒體、外圍組織進行另一個版本的愚民政策與意識型態的灌輸,使得一個台灣產生兩個版本的歷史,兩個對立的族群,兩個對立的被剝削的受薪階層(軍公教對工農)。
        政府買通媒體始於民進黨時期,而非馬英九時期。民進黨的兩兆雙星產業後來變成納稅人的兩兆雙坑;民進黨力挺的高鐵在馬英九時代變成全民買單的大負債。
        今天的中高齡失業、青年失業與高房價,是兩黨的共業。這不是武裝革命所能解決的。
        如果我們沒有能力顛覆兩黨與財團共同建構起來的既有意識型態與愚民的機制,再多次的武裝奪權都只不過是「死了百姓,肥了政客,賺爆了媒體」。
        沒必要為他們流血犧牲!

第三個堅持:不容許投靠爛政黨的爛青年製造流血衝突,牟取2012大選的利益
        我們看過太多不純潔的大學生,投靠政黨,假裝純潔,坐在傅鐘前假哭,在社運場合和學運場合收割運動的成果。大選在即,我們不容許這些爛青年假裝純潔,製造暴力衝突,嫁禍執政黨或在野黨,企圖影響即將來臨的2012總統大選。

佔領台北,然後呢?

可以做的事很多。大家聚在一個公共場所一起討論,或者通過網路票選,通過公民記者報導或轉播以下活動:

(1)票選(討論)「十惡企業 + 十善企業」
  • (繳稅 + 就業率貢獻 - 對社會的外部性)/ 所使用的社會資源,
  • 貢獻為負值的前十名是「十大惡質企業」,在會場外公布,下面貼:「我們看不起你!」
  • 貢獻為正值的前十名是「十大良心企業」,在會場外公布,下面貼:「我們以你為榮!」
(2)票選(討論)「十大冷血企業 + 十大公益企業」
  • 根據對待勞工與土地的態度票選
(3)票選(討論)「十善媒體人 + 十惡媒體人」
(4)票選(討論)「國民黨十大惡政 + 民進黨十大惡政」(想不出來他們有何德政)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誰是99%?――妳跟華爾街前的抗議人潮有何關連?

      我印象中最保守的中央社竟然以「抵制企業貪婪 反華爾街行動全美延燒」為標題在報導「佔領華爾街」的行動?不敢相信!!!我還以為今天是愚人節呢!
      聯合報的社論竟然以「占領華爾街:新無產青年的反撲」為標題在聲援「佔領華爾街」的行動?更加不敢相信!!!聯合報的立場不是一向很支持財團的嗎?
      是不是說我真的太多年沒看台灣的報紙和電視新聞,跟台灣的媒體脫節太久?還是說:有些人還沒搞清楚這個運動也有可能在台灣燃燒起來?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佔領華爾街」的後續報導

Michael Moore 的 Capitalism: A Love Story 《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的結尾,呼籲大家不要放過華爾街。後來,果然有了一個「佔領華爾街的運動」。他們自稱是被統治的99%,並且有一個官方網站: 「#OccupyWallStreet」,持續報導這個行動的發展現況。最新的一則報導是10月1日下午4:56發出的。有照片、有錄影,很熱鬧。

在中文世界裡,有一個簡體字網站「海都网」對「佔領華爾街」的報導較完整,網頁標題叫「金融9.11」,裡頭還有很多評論。

有人發起全球各大城市同時在10月15日一起加入「佔據華爾街」的運動。官方網站是:http://15october.net/。歐陸和南美的許多城市都已經加入了。

亞洲也開始發起相同的運動,網頁名稱是:「Occupy Asia 15 Oct. Global Solidarity」。

台北也有發起加入這一場運動:在10月15日這一天佔領台北的指標性地點五小時(10:00 - 13:00)。他們的網站是「Occupy Taipei 佔領台北」:http://www.facebook.com/OccupyTaipei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相關的理論背景,我的網誌裡有一些,如下: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基督徒與非基督徒

對於基督徒而言,這個標題已經暴露了我的身份:非基督徒――基督徒更慣用而含有敵意的說法叫做「異教徒」。

我講課和演講時常常要提醒聽眾:「我不是基督徒。」因為我常引用聖經,很多聽過的基督徒都很感動,說我比基督徒更像基督徒,比牧師更像牧師。念碩士班時,一位同學太喜歡聽我講聖經,被他所屬團契的學長警告:「彭明輝是異教徒,小心你可能會被魔鬼誘拐。」

我不是基督徒,我不是佛教徒,但是32歲出國時,我隨身帶著兩本心裡最珍視的書,準備遺失一切行李也不能掉了這兩本書:《論語》和《聖經》。另外三本我年輕時最喜歡的書是:《六祖壇經》、《心經》、《金剛經》。

年輕時,我除了沒有吃素之外,幾乎恪守各大宗教的主要戒律:安貧、不貪、不嗔、不痴、不妄言、不虛榮、不爭輸贏。中學時代六年裡我只有過一個同學給的綽號:「聖人」――注意:我不喜歡這個綽號。

但是,除了想要活得有意義之外,我不信奇蹟,不追求永生,不追求極樂。在我眼中,我是一個最純粹的教徒:無所求地奉守戒律、追求智慧和屬靈的生活,除此一無所求。相較之下,我覺得很多教徒的信仰都是「買賣式的信仰」:遵守教規像買賣,希望藉此在天堂或極樂世界有一座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