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推甄送審資料如何準備」補充說明

前文「如何準備推甄送審資料 ── 高中巡迴演講摘要」貼出後,收到幾位老師個人邀約去演講。如果是針對有限的老師與家長演講,我會疲於奔命,所以都沒有應允。

不過,從來信看起來,果然應驗我的揣測,很多高中都太倚賴補習班提供的消息,而我在補習班網站上看到的建議真的都是啼笑皆非,除了整學生,浪費家長的錢之外,真的都是錯誤、沒有用的訊息。

想要一次跟一個學校的老師一起講解推甄送審資料的準備,也許在實務上太天真。換個方式,我找天扼要地把送審資料的準備要領給寫下來,讓大家去自行傳閱吧。

只不過恐怕得要等一陣子。

我把一本承諾要在九月底交稿的新書書稿作廢了,準備重寫──就在全書只剩一、兩千字,而截稿日也只剩一個月的時候。未來一兩個月可能會忙到連寫部落格的頻率都明顯地減少了。要把推甄送審資料的準備要領給寫下來,需要較長的篇幅和時間,可能得要等我把重寫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後才有心情去做。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如何準備推甄送審資料 ── 高中巡迴演講摘要

前言

目前一般高中生和家長對於「推甄送審資料該如何準備」一事的理解,都來自於錯誤和不可靠的消息來源:補習班、剛推甄上大學的高中畢業校友、輔導老師和網路訊息。這些消息來源都有一個共同特色:沒有人擔任過大學校內(其實是各系)的送審資料審查委員,因此他們說的都是毫無根據的憑空想像。譬如,你有沒有擔任過義工、班長、股長,有沒有拿過班上第一名或者班上最後一名,以及你有沒有通過全民英檢,對於你會不會推甄進入清大動機系幾乎毫無影響──這些因素根本不是我們要審查的內容!!!

我擔任推甄送審資料審查委員十幾年,這些年來看到的送審資料內容都愈來愈相近,而且同樣地毫無參考價值!!!根本是在浪費考生和審查委員的時間。此外,根據我十幾年來的側面觀察以及比較我自己的評分結果和其他同仁的評分結果,我認為楊泮池所謂甄選制度對「富爸爸的孩子較有利,對家境弱勢的學生不利」的說法很有可能是誇大事實,或純屬個人的臆測──除非台大醫學系的教授通通都遠比清大動機系的教授笨!

我很早就在系務會議上發言,表示推甄時對於來自鄉下的小孩應該要加分,對弱勢的小孩應該要加分,才能真正收到優秀的學生。基本上這個建議沒有受到任何質疑就獲得相當普遍的支持。至於補習班代寫的自傳,根本收不到加分的效果──因為工學院教授看自傳時想看的是「值得加分的事實」,而非文筆好不好;而何謂「值得加分的事實」,補習班的老師根本不知道是什麼。說實在的,我不得不懷疑楊泮池教授到底有沒有真誠地跟其他同事討論過?他說的會不會根本只是個人的臆測?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別說錢難存,以後只會愈來愈難

美國糧倉(中西部農業區)在2010年和 2011年分別遭遇到20年來和50年來最大的水災,今年卻遭遇到空前的旱災。糧價飆漲,每年都會登上美國報紙頭版,但是糧食自給率僅 32% 的台灣卻從來都不曾有媒體把它當一件大事去報導與追蹤背後成因。

左圖是美國玉米的價格從 2004年到今年八月的每週價格走勢圖:去年玉米價格早已超越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時的價格,今年八月則再創歷史新高。


左邊第二張圖顯示的是過去兩年來價格趨勢的細部圖,可以清楚地看見新的歷史高點正在建立當中。
妳可以期待明年沒有天災,後年糧價自己掉下來。很多台灣人都這樣做,政府也這樣做,所以台灣歌舞昇平,沒有媒體在探討這個漲勢到底是長期趨勢或短期趨勢,沒有媒體警覺到:政府所提出的所有對策都只能因應短期糧價衝擊而無法因應長期漲幅。

更沒有人注意到這個長期趨勢跟玉米酒精的關係!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經濟學家將成過街老鼠?

以《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聞名的哈佛教授 Michael J. Sandel 終於對經濟學開砲了,在先覺出版社即將於10 月份出版的《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一書裡,他「旗幟鮮明」地站出來,公開指責經濟學思想的氾濫已經造成社會愈來愈嚴重的不公平,以及傳統人文價值與道德的淪喪。因此,他呼籲所有讀者必須在金錢與「錢買不到的東西」之間清楚地畫出一道防線,嚴防經濟學思想與市場經濟從「工具」的地位變成「主宰」的地位,嚴防經濟學思想與市場經濟徹底腐蝕掉所有我們所珍惜的事物。
不過,很不幸地,嫺熟經濟學且經常在經濟學學術期刊和富士比雜誌等刊物發表經濟評論的公共政策學者 Robert H. Nelson 早在 2001 年的著作 Economics as Religion: From Samuelson to Chicago and Beyond 裡就把 Samuelson 和芝加哥學派以來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者看成是一群宗教狂熱份子:他們把「效率」當作是不容置疑的人間最高價值,把被「效率」犧牲掉的人所遭遇到的不幸、痛苦,乃至於自殺等看成是無足輕重的「枝微末節」。而且,他們野心勃勃地想要用經濟學統治這整個的世界。
這一群宗教狂為何敢於以救世主自居,蔑視一切跟他們主張相反的人性、人道關懷與道德考量?因為他們誤以為自己擁有「跟物理、生物學同樣精確的科學」。
經濟學是科學嗎?

我們是怎麼輸掉台韓賽的?

HTC輸給三星,台灣的人均GDP輸給韓國,急得大家「全民亂講」,到處亂找理由和藉口,學術界和財團法人更趁勢要求為「高階人才」加薪。
其實,看看左邊這一張台灣與韓國人均 GDP 的比較圖就可以看得出來,假如不是在亞洲金融風暴重創韓國經濟,使韓元貶值34%,韓國的人均 GDP早在 1998 年就有機會超越台灣了。
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其實在1995年左右就已經開始明顯地緩慢下來了,經濟成長率常常低於3%,而韓國的經濟成長率則經常保持著10%~16%的強勁力道。假如韓國不是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裡摔得比台灣嚴重,韓國的人均 GDP早就已經遠遠超過台灣。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誰該加薪?

從中研院的《人才宣言》開始,好多有頭有臉的人輪番上陣要求為政府、學界與財團法人裡的「人才」加薪。當然,你不用高興,他們說的是金字塔頂端的人,而絕對不包含底層的民眾,也不包含中產階級,因為這些人都不是「人才」。結果,基本工資月薪調漲至19,047元,調幅1.42%
中研院的《人才宣言》是在為「傑出學術人才」要求加薪。台灣的「傑出學術人才」薪水真的偏低嗎?從帳面所得來看,各國正教授月薪排行如下:澳洲34.6萬,英國30萬,韓國21.6至44.7萬,美國22萬,加拿大20萬,德國18萬,法國12萬,台灣10。但是,講座教授每月可以多10萬,拿到國科會傑出獎還可以每月再多3萬,合計就已23萬。此外,大學教師接受業界委託研究的所得沒有上限規定,要拿多少就有多少。你把這些收入都算進去,沒人真的知道大學教授月薪的上限在哪裡。

台灣的所得低嗎?如果是算2011年每人的名目 GDP,挪威(97,255美元)>瑞士(81,161美元)>澳洲(65,477美元)>丹麥(59,928美元)>新加坡(49,271美元)>美國(48,387美元)>日本(45,920美元)>法國(44,008美元)>德國(43,724美元)>香港(34,049美元)>韓國(22,778美元)>台灣(20,101美元)。
如果是算2011年每人的實質 GDP,新加坡(59,711美元)>挪威(53,471美元)>香港(49,137美元)>美國(48,387美元)>瑞士(43,370美元)>澳洲(40,234美元)>德國(37,897美元)>台灣(37,720美元)>丹麥(37,152美元)>英國(36,090美元)>法國(35,156美元)>日本(34,740美元)>韓國(31,714美元)。
    台灣的名目所得那麼低,為何實質所得那麼高?除了油電補貼之外,中下層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勞工薪資嚴重偏低,使得生活支出變得遠比先進國家便宜。也就是說:新加坡和香港是靠周邊國家提供廉價勞動力服務而把實質所得拉上去,而台灣卻是一貫地靠壓榨勞工來位金字塔頂端的人「錦上添花」。所以,台灣是以多重政策在進行劫貧濟富,豢養頂層的米蟲。
如果你把名目所得與實質所得的落差考慮進去,台灣傑出獎教授的實質所得遠遠超過德、英、法、日、韓。你還相信中研院院士或大學教授薪資偏低嗎?
薪資合不合理不僅要考慮所得,也要考慮貢獻與付出。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說一名經理年薪百萬卻被對岸用台幣七百萬元挖角,因而氣憤地說:「打肥貓打到人才流失,工研院都快解體了!」熟悉工研院生態的人卻可能會問:「會不會其實是『150 萬年薪的經理,大陸願意用 700萬挖走;300 萬年薪的組長,大陸只用 70 萬也不想請。』」蔡清彥是不是在以偏概全,用一隻出色的瘦貓遮掩一堆不出色的肥貓?何況,這個到大陸去的經理拿人家七百萬,到底要負起多大的責任,工作內容還跟在工研院一樣嗎?
管中閔抱怨:民粹「為淵驅魚」,見到高薪者就當肥貓,等於把人才往外推。但是中研院院長急於挽留的學術界「高階人力」,他們除了座享高薪之外又為台灣社會做出什麼貢獻?發表一大堆跟台灣社會不相干的論文!這算不算是米蟲?還是底層群眾的吸血鬼?
如果從實質所得與對台灣社會的付出來看,中低收入的勞工為台灣社會付出的遠遠超過他們所獲得的,而學術界與財團法人內的「中高階人力」對台灣社會的貢獻遠低於他們從台灣社會所獲得的。那麼,誰該加薪?
何況學術圈與工研院掌握龐大的社會資源與社會公器,而其工作成果不受納稅人的有效監督。一旦所託非人就弊端衡生,生靈塗炭,因此非得要擇有德者居之不可。
譬如二林精密機械園區傳聞有成大、台大、台科大、中興、中正、虎尾科大、逢甲大學等頂尖大學有意參予產學合作。他們是來貢獻所學以造福社稷?還是來分一杯羹以魚肉鄉民?外界很難得知。如果大學教授是一大堆唯利是圖的人,他們不僅可以用假發票A國科會的錢,還有更大宗的洗錢兼貪污圖利的伎倆。
生意做得最大的是這樣做的。先一稿多投徵得連續數年國科會傑出獎,然後晉身行政院各種部會獎勵案與補助案的審查委員後,(1)藉機對業者放水以換得人情,然後再由業者出資申請國科會「產學合作案」,而廠商該出資的部份則叫廠商拿發票來折抵(廠商等於不用出錢),這樣賺得大量經費來養博士生以便繼續擴大論文生產事業;(2)藉機對財團法人補助案放水,再由財團法人私下結合廠商去騙政府的補助款,並且學界審查委員放水,然後利得一部份變成法人主管的「績效獎金」,一部份由業者聘請學者當「無責」顧問,白領乾薪來回饋。
這種產&&研勾結的伎倆非常成熟與發達,官方業務人員也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被撈的不是他的錢,搞不好他也有分到油水)。我們真的想要聘請唯利是圖的人來當學者跟法人的主管嗎?假如不願意,唯一的篩選機制就是讓學界和法人機構的收入合理地低於私人的營利機構。

把這些因素全部考慮進去,你說,除了基層勞工該加薪之外,還有誰該加薪?偏偏這些講起話來堂堂皇皇的人一提到勞工薪資就拼命打壓。你說,他們肚子裡裝的到底是什麼?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馬丁.路德.金恩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一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們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會。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
       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搾。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裡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貝多芬的「海利根施塔特遺書」

給我的兄弟卡爾和約翰貝多芬:
  唉你們這些人以為並說我是個惡毒、頑固而又厭世的人,那可真是對我的莫大誤解。你們不知道我之所以留給你們這樣印象的隱秘。
  從小時候起,我的心靈就一直滿懷著善意的溫情,甚至還想成就一番偉業。但是,想想這6年,我無望地遭受著折磨,而且庸醫還要來加劇我的痛苦。
      年復一年地,我被病情會好轉的希望矇騙著,到頭來卻不得不接受現實:病症將曠日持久(想要治癒,得花多年時間,或許根本是不可能的)。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綠營李家同」?天大的誤會!

我跟李家同的相似度 <<0.01%!不需要把我跟他扯到一塊!至於「綠營」?我從不曾綠過──不管是泛綠,或者是淺綠。
我身邊一堆深綠和淺綠的朋友,那是因為從事社會改革運動而交往的──偏偏過去社運圈就是跟民進黨走得很近,所以我的身邊綠油油。
我只批評馬英九而不批評蔡英文,那是因為蔡英文不是現任的總統或閣員。假如蔡英文有機會當總統,我相信我對她的批評會更加地不留情──因為,她過去的表現讓我相信:她根本是個不負責任,或擔負不了責任的人。
2000年,我把歷年總統選舉投過的唯一有效票給了陳水扁(那是我被政治人物騙過的唯一一張選票),半年內我就看破整個民進黨的執政團隊。民進黨目前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我沒有一個喜歡!我老早就已經不相信這個黨,看不起這個黨!
獨台會事件時,柯建銘曾經邀我入黨(他必然已經忘記了),我笑一笑就走了。新潮流系的大老曾經被說動要到新竹來拜訪我,不過居間連線的人知道難度太高,最後還是放棄了──我很久以後才聽她說起這事。
作為一個關心底層民眾的知識份子,我根本不可能加入任何政黨。

中國時報還剩下什麼?

聽說何榮幸請辭,我第一個反應是:「中國時報還剩下什麼?」
開放黨禁之前,當聯合報還是非常非常「保皇」的時候,中國時報讓我看到一點點不一樣的東西。學生時代不管怎麼節省都買不齊想要買的書,在那個沒錢看雜誌,而圖書館又沒有期刊架的時代裡,中國時報是我認識「媒體風骨」最重要的窗口,也是我突破愚民教育與思想洗腦的最重要的窗口──正確地說,幾乎是唯一的窗口。因此,中國時報是我青春期不可或缺的養分。
社會風氣開放之後,聯合報繼續維持著深藍的立場,自由時報則立場鮮明到一直不曾讓我相信它的報導有可能公正客觀,那時候,中國時報是我心目中唯一能以專業立場與專業水準「針砭時事」的報紙。
後來,我開始注意到中國時報的立場隨著執政黨的顏色在變,忽藍忽綠,極盡討好當權者的能事。而讀者投書欄裡也很清楚地看到一種非常古怪的「精英一言堂」症狀:只要是掛著「教授」或「博士候選人」頭銜來談跟頭銜相符的內容,不管談得有沒有見地,都很容易被刊出;只要沒有合適的頭銜,即使被刊出也是小小方塊,被編輯室用來滿足他們的企圖(或立場)。我看到一個報格淪喪的警訊。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青年失業與人才荒

這幾年來青年失業問題相當嚴重,不過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在 2009 年時倒是別有見地表示:「結構性失業另一個年齡層在1524歲,7月失業人數有116千人,這可能與社會結構轉變有關。」他說:「四、五年級生(1950年、1960年後出生)當年畢業時,就急著找工作,就算再辛苦的工作也要做,目地就是希望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但是現在社會型態轉變,尤其是在晚婚、不生的情況下,比較沒有經濟壓力,因此工作也就可以慢慢找;一時找不到工作也無所謂,仍可依靠父母。
真的是這樣嗎?根據主計處 2000年1 月到 2012 年六月逐月統計的各年齡層失業率。你可以看到:在 2009年一月之前都是15-19歲年齡層(國高中剛畢業)失業率最高,20-24歲年齡層(高中畢業沒唸大學)失業率次高,25-29歲年齡層(大學或碩士剛畢業)失業率第三高,而且三者的失業率都高於平均失業率。其他年齡層的失業率都相近。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給林朝鑫和旺中集團的良心建議

林朝鑫揚言要告清大學生陳為廷我看不懂林朝鑫的邏輯,倒是馬上聯想起台塑告莊秉潔教授時,法官問台塑律師的一句話:「你們希望回復名譽,現在這樣作,對你們真的好嗎?

我也想請林朝鑫冷靜下來認真想一想:「現在這樣作,對你和旺中集團真的好嗎?」

別的不說,搞到知名作家紛紛關閉、罷寫中時的部落格700多名學生在颱風天冒雨到中天電視台前抗議,以至於旺中不得不呼籲讓旺中案爭議回到正軌,而《中國時報》總編輯也親上中天新聞表示肯定參與活動的學生熱情與純真。這樣的傷害還不夠嗎?

還沒提告,已經惹怒整個社會,值得嗎?這樣對旺中真的比較好嗎?這樣會不會影響《時報周刊》的銷路?這樣真的不會使林朝鑫和旺中集團在社會大眾的心裡留下極其惡劣的印象?這樣會不會使得林朝鑫在媒體界的未來發展變得極其艱難?

如果林朝鑫和旺中集團能了解他們為何能在瞬間引爆這麼大的社會公憤,就會懂得該立即撤銷傷害自己的動作。所以,為了免得林朝鑫和旺中集團未來後悔,我希望他們能認真想想本文裡對於社會公憤的成因分析。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誰將會是 TiFA 的受害者?

在「書呆子救國,生靈塗炭」這篇網誌中我指出國內將會有人因為簽訂 TiFA 而付出代價。問題是:馬英九在推動 TiFA 時心裡想要出賣誰?還是說他真的呆到誤以為 TiFA 將使全國受惠而無人受害?
後來,我轉貼了工商時報 2012/06/15 的社論「讓了美牛,就能得到中長期經貿利益?」,該文指出「綜觀這十多年來台美TiFA的談判,美方不僅開不開會隨興為之,也不斷在談判桌上要求台灣開放農業市場、放寬著作權保護年限、關切我國健保核價制度,並訂定符合美方標準的專利法及商標法等。在美方的強勢作風下,台灣只能一一讓步,言聽計從。」「長期以來只要台灣的承諾稍有不如其意,美方動輒以暫停TIFA會議示警,動輒以三一貿易報復相脅。這樣的協商機制,有何對等與公平可言?」在這種強欺弱的局勢下,台灣在 TiFA 的談判絕對是輸多贏少。贏家當然是跟「層峰」談得上話的人,但輸家會是誰?沒有機會跟「層峰」談上話,而且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出賣的人──所有的消費大眾,以及我們的健保體系!
從維基解密洩漏的歷年台美談判以及WTO的近年談判來看,美國最想從台灣獲得的經濟利益是:擴大農產品出口(尤其是美國人不想吃的部份)、台灣的藥品市場,通訊市場,以及其他智財權相關議題。
而美國切入台灣藥品市場的方式 一定會牽涉到健保制度,尤其是干預台灣的健保核價制度,使得美國的高價原廠藥在台灣具有較高的競爭優勢──譬如修訂智財法與健保給付制度,打壓廉價學名藥在台灣的市場佔有率。不管美國用什麼方式逼迫台灣低頭,都將會使台灣的醫藥費用往美國的水準看漲,結果很可能是保費調漲的同時,醫護的给付標準卻被擠壓──如果代表台灣談判的人腦筋不清楚,台灣的健保體系很可能會為了 TiFA 而崩潰。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為什麼大家都在抄襲 Apple?

第一個可能的答案當然是:因為大家都喜歡 Apple 產品,因為抄了 Apple 就會賺大錢。但是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很可能會被大家遺漏掉:因為  Apple 的產品沒有難已突破的技術瓶頸,所以好抄襲。
Apple 告三星抄襲抄什麼?工業設計(外觀設計與輸入介面設計)。Apple 有沒有什麼代表「技術進步」或「技術革命」的創新?Apple  CEO Tim Cook 今年春天驚動美國科技界地指控:「Apple 所有的競爭者都在抄襲蘋果的創意,Apple 變成是全球唯一有在求創新與進步的公司」。
這個指控遭致極大的反彈,專門報導資電產品的 CNet 馬上刊載一篇由執行編輯 Molly Wood 執筆的評論「Dear Tim Cook: Apple is not the world's tech inventor」,指出從 Steve Jobs 以來蘋果抄襲別人創意的一份簡短清單,告訴 Tim Cook:別犯大頭病,你們的主要創意也都是抄別人的!這篇文章一開頭就引述  Steve Jobs 的話:「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叫 Tim Cook 要低調一點。這篇文章的後頭一堆網友跟進,繼續增列 Apple 有過的抄襲案例。
所以,我們到底該怎麼去理解這一句話:「Apple 是全世界最有創意的公司,Steve Jobs 是資電產業最追求創新與卓越的偉人」?

流浪博士的求職之路(4):一至二年的求職計畫

  一至二年的時間可以用來較札實地培養一個第二專長,甚至轉換科系去取得碩士學位。如果是英國的制度,碩士班修業期間通常是一年非常密集的課程,不過也有兩年課程的。
聲譽還不錯的 Unievrsity of Bath 有多種十二個月期的管理碩士課程可以挑。著名的倫敦政經學院(LSE)有一個專門給轉跑道者的兩年期管理碩士課程 Master's in Management,這應該是一塊相當有利的職場敲門磚。
      位於新竹市清大旁邊「外貿協會培訓中心」的「國際企業經營班」有一年期的「國際行銷人才」、「服務業菁英幹部」與「經貿組」課程;第三者一年結訓後可以接軌交大「企管碩士學程」,你可以在修畢第一年課程後,邊找工作邊繼續唸碩士,找到工作就休學。不過,這個培訓過程包含商業英文的培訓,對於有些人而言可能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