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值得期待的一本好書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 The Price of Inequality 即將在台灣以中譯本問世,由天下雜誌出版,暫時譯名為《不公平的代價》,可能會在年底或明年初發行。
    這是一本我期待已久的書,它深入淺出地談值得每一個人關心的事:政府可以做什麼來突破景氣的低迷、改善貧富差距以及政治上的不平等。史提格里茲用容易理解而又難以辯駁的方式告訴我們財團如何扭曲市場機制,以不公不義的方式斂財,終而造成市場效能的逐漸低落以及貧富差距的擴大;他也告訴我們政府如何被財團把持,天真的經濟學家又如何枉顧理論與現實的差異去為財團辯護,捍衛各種不公不義的政策。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我們直觀上認為對的事,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也確實是對的,兩者並不牴觸。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戒絕競逐下游的老伎倆

        台灣的教育水準日益提升,而工資卻日益低落,愈來愈多名校歸國的流浪博士找不到就業的機會。這些亂象的根源在於過去三十年來一貫地競逐下游的產業與財經政策。
    台灣過去的發展完全仰賴成本優勢,政策手段不出降低稅負、補貼油電、壓低勞動條件、犧牲環境品質,以及為了特定產業的出口配額或關稅而犧牲其他產業。這些補貼手段培養出各級產業競逐下游的惰性,只會壓榨員工勞力而沒有能力發揮員工的技術與創意,還成為政府財政嚴重惡化的元兇首惡。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教育的盲目投資害了誰

   教育常被看成是對未來的投資,是脫離藍領階級、成為專業人士的關鍵;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更被看成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但是,知識經濟的產業規模與就業人口有限,使得教育的盲目投資開始泡沫化,連英國都不例外。
    英國的知識經濟一向具有全球領先優勢,為了強化其競爭力,英國把大學教育的普及率從一九八九年的十五%迅速提升到一九九五年的三十五%,近年更高達四十七%。但是英國卻無法提供大學生足夠的就業機會──二○一一年底有三分之一的大學畢業生在從事不需要大學文憑的工作,而另外五分之一的大學畢業生則失業。很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投資血本無歸,而高等教育則從知識經濟變成泡沫經濟。

真正的精英高中該教什麼?

    建中與北一女等明星學校的存廢,是十二年國教的關鍵性爭議。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習速度已經明顯地有差異,從適性教育的觀點看是應該要開始分流。但是這些明星學校的存在確實有機會促成階級分化──除非我們有合適的教育宗旨、方法與教材,將他們培養成造福社會的領袖人才,使他們發揮稟賦時剛好讓其他人也獲益。
    真正的人才用很少的時間就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因而有更多的時間去追求理想;而真正的領袖要能高瞻遠矚地看到社會的困境與需要,把自己多餘的心力用來造福他人,從而贏得眾人真心的尊敬,並且實現一個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假如我是精英高中的校長,為了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了解各種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標,我將把學生正規的上課時數減少三分之一,用大量的選修課取代,並且把上課總時數增加三分之一,使他們花在升學的時間跟花在選修課的時間一樣多,但上課總時數比一般高中生更長。

「公平」的考試犧牲了什麼


    台灣人好談教育問題,卻經常分不清楚教育問題的本末與輕重,以致於教改的爭議泰半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真正嚴重地本末倒置的大事卻積習多年而無人聞問。譬如,只問要不要在形式上保留明星高中,卻不去問明星高中存在的目的與配套的教材與教法。更要緊的是,現實上考試方法確實無可避免地會引導學校的教與學,那麼考卷的出題到底要優先達成哪些任務,要優先避免哪些弊病呢?要回答這問題,首先要釐清教育的首要目標是什麼。
    考試制度與題目的設計當然是要引導教與學去達成教育的首要目標,而且絕不可以防礙這個目標的達成。但是幾十年來有關升學制度的論爭都集中在「公平」與「客觀」,而對「公平」與「客觀」的堅持使得我們一度廢除作文題、簡答題與申論題,使得我們犧牲掉教育的首要目標:培養學生閱讀與表達的能力,資訊蒐集、彙整、分析、與整合的能力,以及思考、創造與批判的能力。這些能力能考得出來嗎?當可以!簡答題、申論題、口試的方法很多,只要負責題庫工作的單位善用各種不同的考試題型與出題技巧,一定可以在可接受的可信度下達成必要的效度。如果考試方式可以充分辨識出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校和補習班自然會積極去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假如這些能力是值得積極培養的,而補習班也確實有助於提升相關的能力,就沒必要反對補習班的存在了。

別當生涯規劃的囚犯

    有些「生涯規劃」的課會邀請號稱「我從十五歲就知道自己這一輩子要的是什麼」的人去講課,炫耀來賓如何在年少時選定的軌道上一路超速飆駛,先馳得點的過程。我總覺得這樣的課程是反教育,因為它們根本就是在鼓勵年輕人一輩子當「生涯規劃的囚犯」,終生封閉在十五歲時幼稚、狹隘而膚淺的人生格局裡,就像很多事業有成的理工學院畢業生。
    這樣的人生像工業化生產的化學合成醋,它用化學配方加速發酵過程,成本低廉而生產快速。但是仔細品味化學合成醋和天然釀造醋的差別,就會知道前者味道單調,仔細分析、化驗,就會發現裡頭嚴重欠缺益菌、天然礦物質等天然營養成分。這樣的人生其實是貧乏、不健康的人生。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如何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

        十月份的天下雜誌報導「韓國 15年甩開台灣」,我覺得對於韓國制度的優缺點報導得相當平衡,涵蓋面也夠寬,在今天一窩風的「哈韓風」裡,值得大家認真讀一讀,想一想我們到底要怎樣的社會與產業政策。
        台灣過去一直仰賴出口擴張來帶動經濟成長,用經濟成長來遮掩貧富差距的擴大、劫貧濟富的政策以及頂層10% 對底層 90%的剝削與壓榨。但是我確信這樣的制度不可能在全球經濟長期低成長的新階段裡維繫下去。
        過去一年來我從各種角度在嘗試探索相關資料,今天我有八成的把握說:全球景氣將持續低迷一、二十年。因此,我們必須放棄過去的老路(用出口擴張來帶動經濟成長,用經濟成長來遮掩貧富差距的擴大、劫貧濟富的政策以及頂層10% 對底層 90%的剝削與壓榨),尋找全球經濟低迷下台灣新的發展策略。
        我猜測:在這大環境下,韓國未來十年內將會遭遇到GDP成長率趨緩,但國內各種社會不滿卻急速地累積,以至於他們只好重新調整方向,或者讓社會衝突不斷地擴大。因此,我不覺得韓國模式是台灣底層 90%的人該走的路。
        但是,在這個全球競爭極端激烈的時代裡,如果要以中小企業作為台灣經濟發展的主體,會不會根本就沒有競爭力?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老農年金是不勞而穫?

    當民進黨與媒體不分青紅皂白地想要砍軍公教的待遇時,當然會引起軍公教不分青紅皂白地想要找出比自己「更不配」拿國家資源的人。但是當軍公教問老農年金合不合理時,妳不能跟在國民黨和民進黨屁股後把老農年金簡化成選舉買票行為,也不能像名嘴那樣天馬行空、無憑無據地鬼扯,而必須先扼要地了解台灣的農業歷史。
    第一件要了解的事情是李國鼎主導下政府如何利用「肥料換穀」這個長達26年的歷史制度去剝削農民應得的收入。簡單地講,1946-1972年期間政府壟斷肥料供應與糧食收購管道,刻意壓低農產品價格並高估肥料價格,藉此剝削農民賺取暴利,作為政府發展輕工業與基礎建設的財務基礎。李國鼎生前曾說:他的作法是要延後農民的享受,他會在台灣工業基礎札穩之後把農民應得的報酬回饋給農民。但是這句話從未在他生前兌現。
    此外,1963年日本開放台灣香蕉進口後,台蕉立即成為重要出口農產品,為台灣賺取大量外匯;但政府卻任令親信、權貴壟斷出口貿易管道來剝削農民,這也是台灣光復初期累積本土工業資本的重要管道之一。(參考「為蕉界功臣吳振瑞冤案平反憶往」、「『剝蕉案』撫今追昔剝蕉案(青果社事件) - 國民黨鬥爭犧牲的台灣經濟與代表人物

從西班牙看台灣

    國內媒體評論西班牙國債問題時,絕大多數是背離事實的胡亂臆測,不但猜錯國債的成因,而且不了解西班牙近年來一再示威暴動的原因。其實,如果我們不想淪入西班牙暴動的後塵,應該要認真去了解西班牙國債與民怨的起因,以便自惕,避免重蹈覆轍。
    緩解國債與政府預算赤字有兩個辦法:增加稅賦或者減少政府支出。西班牙政府為了將預算赤字從4.77%降到4.5%,選擇增加稅收並刪減517億美金的公部門支出(刪減退休金支出與政府聘雇人員的福利,以及失業給付)但卻又同時把1220億美金拿去挹注搖搖欲墜的銀行體系。此舉引起西班牙公、教、警察、工人與學生的紛紛抗議,甚至屢次演變為暴力衝突。
        今年十月初西班牙超過150個組織在56個城市發起了數萬人的示威,他們的大型布條上著:「青年失業,社會失去未來」。西班牙總體失業率高達25%,青年失業率高達50%。引起他們抗議的是政府的緊縮政策── 這些示威者中的一位教師代表說:政府把資源用來救銀行,同時卻刪減教育、健保與退休金的支出,這是在懲罰勞工。勞工代表說不排除將會在十一月十四日再回到街頭。跟台灣不一樣的是,西班牙人把教師和公務員當勞工,教師和公務員跟勞工是站在一起的,而不像民進黨把教師和公務員當「國民黨的統治工具」,利用對教師和公務員的鬥爭來討好勞工和農民

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我贊成退休軍公教一起上街頭!

        我主張軍公教退休金制度要改,但配套是資本利得稅也要正常地徵收。因為,造成國債的主要原因是資本利得稅徵收太低,使得台灣的稅賦僅佔GDP8%,遠低於美國的24%和韓國的25.6%;假如資本稅比照美國與韓國正常徵收,國庫收入可以增為現在的三倍,國債問題可以輕易地解決。此外,假如蚊子館可以不蓋,立委不要浪費公帑,國營企業弊端積極地解決,而勞退基金的各種弊端(企業主與高階經理人以多報少,吃垮勞退基金)也積極解決,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不見得需要大幅砍殺軍公教,甚至連18%都還可以幾乎完整地保留。
    此外,台銀的18%存款高達四千多億,假如政府把景氣搞好,台銀善於經理這些存款,還需要每年貼補八百億左右嗎?18%所造成的政府與台銀的負擔不就大幅地減低?再把高官自肥的18%扣掉,政府與台銀的負擔還會更少。那麼18%所造成的問題誰該負責?政府無能造成經濟不景氣要負最大責任,台銀能否更有效地運用存款是第二大責任。如果要軍公教減少待遇,只該要求他們負起剩下的責任。如果要他們減讓更多,那就叫做「拜託你們捐款」,不要動不動就用「改革」為名,硬把所有人的錯要軍公教全面承擔,還要到打他們一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