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這就叫不公不義

        過去各級政府與大學用「國家重大計畫」為名強徵農地,而徵收農地的成本是遠遠低於市價的「公告地價」,目的是為了公共利益還是財團利益?你看底下這一則新聞就知道了。

        根據聯合報「徵收高成本    文山工業區、高鐵門戶區開發喊卡」這一則報導,因為「市價徵地」上路,台中市政府原已規劃好的多項土地開發案成本上漲,估計開發之後會虧損,光是高鐵台中車站門戶地區案、以及大里與文山工業區案就會每案虧損40億元至60億元;市政府負擔不起,因此宣佈要將高鐵門戶區與文山工業區等開發案喊停,將原有土地改編回農地。光是文山工業區與高鐵門戶地區兩案就牽涉地主超過2600人,而高鐵門戶地區的土地早已漲了三倍。
        換句話講,原來用「公告地價」徵收時,每案「成本」可以削價起碼40億元至60億元,因而可以用遠低於市價的價格轉手賣給房地產炒作者去賺第二手;但是這也等於是市政府從農地的地主身上搶劫超過40億元至60億元的利益,自己留一手,其他的利益就給房地產炒作者去賺第二手。這是百分之百的「劫貧濟富」,也難怪農民說政府是「強盜政府」。
        香港因為政府限制土地供應量而使得房價飆漲到號稱全球最高,但是房價所得比也只有12.6,低於台北市。因此,台北市應該已經是全球房價所得比最高的城市,而且國際常用的十項房市泡沫指標幾乎都顯示台北市的房價已經泡沫化,只等著被戳破。
        那麼到底是誰在支撐這個大泡沫?不僅僅只是投資客的幻想在支撐泡沫,而是大家對政府有信心:他們相信政府不但不敢打房,還會想辦法在政策上做多,盡量壓低房地產炒作的成本(而損失的是農民的權益、政府該收的土地稅、房屋稅與增值稅、納稅人的錢被拿去投資在「供給過剩的科學園區」與蚊子館等不需要投資的項目上,而公股銀行除了損失利息還要承受房市泡沫的風險),同時盡量製造可供炒作的議題來降低風險。
        財團為什麼沒有風險意識而敢在天價下炒房?因為他們如果買錯土地,只要叫政府不斷地把投資項目移到他們的土地附近,就可以保證價格持上漲穩賺不賠。超高報酬率而幾乎零風險,這種生意誰不愛?誰不敢?
        所以,政府才是房地產的最大炒手!而農民和全民卻要為政府的「劫貧濟富」買單,承受土地價值的損失以及各種稅收損失與公股銀行的利息損失;不僅如此,電子業毛利只有3%~4%,而房地產炒作毛利30%,使得許多電子業無心本業而跨入房地產業,間接耗弱台灣產業升級的動力。
        政府以三十年的時間培養出一堆吃軟飯(不勞而獲)的草莓族企業,以至台灣失去產業升級的最佳時機,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損失。這也是三、四、五年級最對不起下一代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