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大陸的人如此看台灣

        朋友轉寄來兩篇大陸人描寫台灣的文章,一篇是韓寒寫的〈太平洋的風〉,一篇是《新週刊》總主筆肖鋒寫的〈台灣人這麼說這麼做〉。兩篇都值得看看,尤其肖鋒寫的〈台灣人這麼說這麼做〉更是寫盡無數台灣人的心聲,遠比韓寒寫得更深刻、入骨。

        但是,看一看高興一下就好,別太得意。台灣有很多值得我們珍惜而大陸早已蕩然無存的東西,但是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對現況得意就會讓歐陸和北歐的人看不起,看笑話。

        韓寒寫的〈太平洋的風〉羨慕台灣人的善良、熱情、厚道與坦蕩而自在,用以對比大陸人的彼此不信任、好鬥、冷漠。但是,這篇文章也不經意地反映了大陸近年流行的「浮誇風」:因為硬體建設進步了,就自己為了不起得很,自以為「大國崛起」了(「我們的縣長太太也許比他們最大的官員還要富有,我們隨便一個大片的製作成本就夠他們拍二三十部電影,我們的世博會和奧運會他們永遠辦不起」)。有天我在法蘭克福機場等過境,一個大陸旅客大聲嚷嚷:嗨!老鄉,你該回祖國去看看,咱的建設遠比他們進步,這破落的機場算啥。這些鄉巴佬不會懂一句中國人罵人的話:「樹小牆新」。可惜的是,台灣也愈來愈少人懂得「樹小牆新」的意思了。韓寒所羨慕的,我們也正在失去;而韓寒所沒有見到的,我們也正在迅速地稀薄化了。

        大陸的清宮劇崛起,紅遍兩岸。表面上號稱衣著髮型都考據過,實際上是小女生的虛構作品,寫作的功力來自大陸幾十年流血鬥爭的真實經驗與上一代的口述歷史。要說大陸這樣就算是懂中國傳統文化,那還差得遠呢!中國傳統中是有這麼卑劣的成分,但大陸也僅僅傳承了中國傳統最卑劣的部份;真正的精髓奧義,早已蕩然無存──這,卻是韓寒看不到的,也恐怕看不懂的。

        肖鋒說:「臺灣不是用看的,臺灣是要細細品味的。就像一個女人我們過往所瞭解的中國,只是一半,另一半在臺灣,這一半雖小卻濃縮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薑是老的辣,肖鋒看到的遠比韓寒筆下的描述更深刻。「臺灣的路名很中國,香港的路名很殖民,大陸路名很革命。」一句話道盡兩岸三地最大的差異。肖鋒的文章說進許多台灣人的心坎裡,很多人看了會忍不住說:「對啊!大陸這樣對待台灣,怎麼還好意思怪我們無法認同大陸?」有些人或許要讀一讀肖鋒的文章才會驀然驚覺:原來台灣遠比大陸像個有人性的國家!
         明清兩朝從不把台灣當一回子事,20世紀以後兩岸中國人兩次相遇,情境都相似:大陸的中國人自以為是戰勝國,是世界四強(或兩強、三強),但是卻無法贏得台灣人的尊敬,因為台灣社會一直都是遙遙領先大陸的。
        日據時代有理想、熱情的日本留學生都不見容於封建保守的日本社會,只好一股腦地把所有理想搬到台灣來施行,台灣在醫學、都計、美術等歐美先進領域上多半領先日本本土,更遠遠超越大陸。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期待迎接偉大祖國的台灣人看的是一大群土包子,在許多方面都遠遠落後於台灣,卻成為統治者。許多關於二二八的文獻把這種背景當作衝突的起源之一。
        後來,留法的都留在大陸(親共),留美的(至少是那些擁護資本主義的)幾乎都到了台灣,使得台灣頓然成為中西文化匯聚之地。
        而留在大陸的人呢?每十年剷除一次異己,把十年內培養出來的精英悉數剿滅,剩下的只有擅長鬥爭的人,還能談什麼文化?1949年才剛革命建國,1950年代馬上開始「鎮壓反革命」和「三反五反」,每次有運動就有人藉機惡整別人;社會才剛平靜,1956-57又開始「反右」與「整風」,開始大規模地濫殺無辜、爛整肅無辜,事後被認定為無辜者竟佔被整肅者中的97%;毛澤東鬥爭成性,1963-66又發動「四清運動」,並且後來演變成長達十年不可收拾的「文化大革命」,被稱為「腥風血雨十年」,不知道死了多少無辜的人,連鄧小平都被爛整爛鬥。
        1989年我在劍橋跟一些大陸學者說:文革落幕滿十年了,大陸又要剷滅自己辛苦栽培的精英了。他們都說:「大陸不可能再有運動了,文革整到沒有人活得像人,誰也不敢再搞『運動』了。」言猶在耳,天安門事件發生,20世紀末竟然還有統治者敢用坦克車把人輾成肉醬!
        有一次跟一個年紀稍長的大陸學者聊天,驀然驚覺:他年輕時因為反右整風而不敢讀中國經典,努力學習俄文而不曾學英文(反美帝),希望到蘇聯留學;等他初中畢業,被下放到牛棚,大陸也開始反蘇修,他的俄文書只好丟掉怕被人看見;到了文革與破四舊,更加是遠離中文經典書而不敢碰;年近五十才勉強找到機會到劍橋半年,但是除了有一點工程知識之外不懂任何文化;學過三種語言卻沒有機會讀過任何一種語言的經典。我這才恍然大悟:大陸根本已經不可能有文化!
        天安門至今又已24年,大陸經濟發達了,誰也不敢搞鬥爭了,但是大陸的文化累積能有多深?不會超過24年!
        就算大陸經濟起飛了,那也得要把台商的貢獻好好算一算才知道功勞該歸誰;就算大陸可以扎大錢辦奧運、世博,也別忘了2011年時大陸人均 GDP還是只有台灣的27%
        看著大陸,我們要慶幸自己過去64年是活在台灣,有夠用的錢,可以坦蕩蕩地念任何語系的經典著作,有著從日據時代一路累積下來的各種文化層疊。但是,拿大陸來跟台灣比而得意洋洋,那也未免太不爭氣。

        我們應該要看向更高、更遠的未來,才不會對不起先人的心血與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