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人死了,帳要找誰算?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有許多建築倒蹋,壓死了人,很多建築師因此被檢方傳喚調查,想要知道他們是否涉及業務上的「過失致人於死」。身為工程師,我們的作為需要接受專業的規範,還要對那些因為我們的過失而有的傷亡負起刑事、民事和道德上的責任。
在我們的專業裡,惡就是惡,只有「過失致人於死」和「蓄意謀殺」的差別,而沒有「必要之惡」。在經濟學的專業裡呢?
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加入TPP之後預估GDP將增加1.46%社會福利增加36美元(暗示著加入TPP是值得的)──但是農業產值將減少3成,總共24.42億美元
 假如政府沒有有效的配套措施,加入TPP的後果將不會只是「社會福利增加36億美元,農業產值減少3成」,而是農村加速凋敝,偏鄉公共運輸班次減少(留在家鄉的老人更加難以取得必要的生活用品與醫療服務),偏鄉小學減班與廢校(城鄉教育資源持續擴大),農學院加速離農,農業周邊產業(代耕代割等)加速瓦解,甚至會有人想不開而喝農藥自殺。
如果有配套,這些後果是有機會避免或大幅減小,甚至創造利多。
台灣的農地耕作面積小,幾十年來農村主要人口把農業當首要或次要收入,需要同時有第二份收入。最積極的方式下,如果政府從獲益部門徵收24.42億美元(農業損失)+18美元(淨社會福利的一半)用來提振農村多元產業(改善農村公共設施與對外交通、鼓勵產業到農村投資等,英國光是改善農村公共設施就使許多產業流向農村而使農村人口增長),就有機會將負面衝擊減少,甚至最終使得農村蒙利。
問題是:政府過去的作為裡從來都不認真去想配套!
再往前溯到問題的源頭,中華經濟研究院好像也都不去想配套的解決方案,每次都是分析完「GDP增加X%,社會福利增加Y元,農業部門受損Z」之後就拍拍屁股走人。乍想,該如何解決問題是政府的事,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責任只不過是對一個政策進行經濟模型的分析與預測而已。不過,中華經濟研究院就是政府最重要的財經政策智庫,假如中華經濟研究院不去主動思索「農業部門受損24.42億元」的實際社會衝擊(social impact),以及從財經觀點構思必要的配套建議,還有哪一個智庫該去想這一件事?    
我不知道國內那些支持市場機制與自由貿易的財經專家又如何看待 TPP 對農業部門的可能衝擊,他們是希望中華經濟研究院用政府經費去研究配套的解決方案?丟給行政院自己去構思這些問題的配套解決方案?還是交給市場機制去自行調節?甚至又把它當作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要之惡」?
假如有老農因為這過程中生活品質急劇下降因而罹患憂鬱症,甚至最後喝農藥自殺,這是「政府失能」?還是「必要之惡」?
有人冤死,這筆帳總該有人出面承擔。洪石成案引起舉國公憤,因為菲律賓手段冷血;但是經濟政策之下的亡魂人數更多,這些帳該找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