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國道差別費率是腦殘的想法?

       高公局將從816日起試辦「國5例假日差別收費措施」,從南港到蘇澳全線,周六上午612時南下費率加收50%;周日上午6時到中午12時為北上費率減價50%
       宜蘭縣副縣長吳澤成說,這是腦殘想法,根本是要讓人「晚來早回」。
       你不需要讀過經濟學也知道:高公局的辦法是想在周六上午以價制量,減少去宜蘭的人;並且希望旅客盡量在周日上午離開。宜蘭縣副縣長吳澤成預期這會導致遊客「晚來早回」。如果你只用簡單的供需曲線來想這件事,很容易同意吳澤成的看法。事實呢?不盡然如此。


        周六上午去宜蘭的人數可能會減少,一部分人可能會因此乾脆不去宜蘭,另一部分人可能會乾脆在周五晚上提前到宜蘭過夜,或者在周六更早出發,只有一部分人(很可能是少數人)確實會在周六下午才出發。另一方面,周日上午離開宜蘭的人數可能會增加,其中有可能一大部分是提前出發的人,只有少數(或極少數)是「晚來早回」的人。至於那些取消宜蘭行的人,可能有些會在「差別收費措施」結束後才去宜蘭。如果這個猜測屬實,宜蘭各商家的年度總收入不見得會明顯減少,也不排除實際上沒什麼減少的可能性。
       人的行為模式太複雜,不是簡單的供需曲線可以完整掌握的,所以經濟學才會去發展各種更複雜的實證模型,作為更精準預測與決策的基準。
       不過,很可怕的是:你在網路上看到的各種「專業的」、「理性」論述,幾乎都是抓著簡單的供需曲線去分析各種複雜的社會問題,並且迎合著中產階級的成見、教條與意識形態。這是「用經濟學包裝的有毒思想」,最當紅的網路商品。
       這是很強烈的指控,我會用「差別收費措施」這個案例繼續說清楚。

       
假定最後結果宜蘭商家總收入沒變,是否就該接受高公局的「差別收費措施」?既有經濟學者絕大多數會說:「應該是吧。」因為,絕大多數經濟學者已經忘記他們古老的倫理學關懷,甚至誤以為經濟學就是倫理學,違背經濟學的倫理學就是「空想的倫理學」。
       事實呢?沒那麼簡單!高公局的辦法等於是在強迫推行「有錢人度假時使用黃金時段,沒錢人度假時要刻苦耐勞」。高公局代表政府,政府權力來自一人一票,政府可以用「一人一票」的權力基礎去發佈「一元一票」的管制嗎?
       就像 Michael J. Sandel  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中譯《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這本書裡舉的一堆「排隊」案例,高公局的辦法是在用金錢拍賣人權,嚴重違背人民的權力信託基礎。

        那麼,怎麼辦?維持原狀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每一個人根據「去宜蘭」對自己有多重要,來決定要花多少時間(或者多少等待的痛苦
        只懂供需曲線的人一定會抗議:讓大家多花時間不就是無效率的體制?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為了虛假的公平而故意選擇無效率的制度?對不起!要看你所謂的「效率」怎麼定義。如果「效率」指的是「把道路使用權讓給最需要的人」,而非「把道路使用權讓給最有錢的人」,那麼原狀確實是比「以價制量」更有效率。
        市場機制的核心是交換和競爭,而錢只是實現市場機制的「中介道具」,它並不等於市場機制本身。我們可以用「時間」來當作實現市場機制的「中介道具」,尤其當它可以使人權與市場機制合諧共存的時候。
        我知道,一定又會有人抗議說:維持原狀豈不是又要大塞車?這明明是比較無效率地使用道路的方式啊?
        對不起!以價制量的景象看起來非常理性而有秩序,很能滿足付得起錢的中產階級,但付出代價的卻是付不起錢的人:他們必須放棄去度假、提前在六點以前痛苦地通過國道,或者付出一晚的住宿費卻不得不「晚去早回」。
        中產階級喜歡「理性」、「秩序」,因為那符合他們的階級利益。還有,那些用簡單經濟學包裝過的各種「以偏概全」的論述,符合他們「弱智理性」下隱藏的各種成見、教條、意識形態與自私──用自己的錢,去排擠更需要使用道路的人。
       只要你願意跳出中產階級溫暖的窩,想一想「經濟的原意是要把資源讓給最需要的人使用」這個道理,以及「資源的閒置是一種浪費」,你就會發現「路有凍死骨,朱門酒肉臭」是一種極端不經濟的行為,但它卻在當前的市場機制裡到處可見。富裕社會裡為何會有人餓死?因為我們的市場機制並非「把資源送給最需要的人」,而是「把資源送給最不需要的人」。「錢」有時候是市場機制最佳「中介道具」,有時候是最糟的「中介道具」。但是,經濟學已經忘記什麼叫「經世濟民」之學,所以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
       不過,還有一些經濟學者一直沒有忘記自己學經濟學的本意,譬如印度籍的諾貝爾獎得主馬蒂亞·Amartya Se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索羅稱他「經濟學的良心」,他也被譽為「重新將經濟學導回倫理學基礎」的經濟學者。譬如,他就花很大的力氣去證明:「饑荒並不完全是由於食品短缺造成,而更可能是由於權利分配不均造成。」不過,更多人稱他「經學界的德瑞莎」(左邊這一個連結可以讓你順便管窺印度經濟學者正在改造傳統上最保守的新自由主義大本營 IMF World Bank)。

       當然,最後的結果有可能一如吳澤成的看法,確實發生「晚來早回」、旅客減少,以致宜蘭商家總收入銳減。那麼,為何會有腦殘的想法?原因也很簡單:只想要用價量關係控制尖峰時刻流量,而沒有去管這個手段與目標可能會導致其他後果(宜蘭店家收入減少)。經濟學界一定會說:這種腦殘的想法是因為高公局不懂得靈活運用經濟學,怪不得經濟學。我同意這個說法。
       如果最後的結果跟吳澤成的預期相反,宜蘭商家的總收入沒有減少呢?經濟學界一定會說:供需曲線與價量關係本來就是過度簡化的經濟學,為的是讓學生先學會掌握經濟行為最核心的定性關係,以便高年級時敎更複雜的經濟學模型時,他們至少有最簡單的定性分析基礎,可以聽得懂更複雜的理論。我也同意這個說法。
       所以,網路上那些紅得不得了的供需曲線論述是誰訓練出來的?很多人只修過個經和總經,一共六學分,而且是在管理學院或工學院學的。

       可是,也有經濟系畢業的人同意那些「弱智的理性分析」喔,而且還是台大的,現在在美國唸經濟學博士,而且不知道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批判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喔。喔?真怪!那就要問台大經濟系到底是怎麼敎的囉,別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