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民主沒有捷徑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關於南非黑人爭人權與廢除種族隔離制度的電影 Endgame,導演Pete Travis 是英國人,電影比較有英國紀錄片的風味而不像好萊塢緊湊誇張的劇情片。故事聚焦在曼德拉出獄之前的黑白對話,以及促成曼德拉出獄與帶頭化解黑白心結的兩個要角:南非第二任黑人總統(曼德拉的繼任者 Thabo Mbeki,拿到英國大學的經濟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和一位白人哲學教授 Willie Esterhuyse。故事重點在分析 Thabo Mbeki  Willie Esterhuyse 如何一步步地化解彼此的不信任與心結,導演成功地讓我相信這個過程的艱難有如南非黑白心結的「破冰之旅」。雖然不知道影片跟史實有多大距離,至少言之有物,頗值得看。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一段史實,早上上網去查資料,發現南非的現況非常惡劣:貧富差距高居世界第一,犯罪率、強姦、失業率、愛滋橫行。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電影「模仿遊戲」與史實

       電影《模仿遊戲》一開始就表明了它是「based on a true story」,意思是說「根據事實改編」,到底改編了多少,其實是隨導演和劇作家高興。所以,電影裡的情節跟史實有非常大的出入。
       我比較有興趣的是電影裡那一部破解密碼編解序號的機器 Bombe 相關的原理,以及它跟電腦的關係。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再談《一個葬禮四個失禮》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這一部電影的文章,太匆忙而留下很多沒說完的話,在這篇文章裡繼續寫下去。想談的是:如果亂倫和敗德是人類難以根除的劣根性,我們怎麼去面對──或者說,劇中的腳色可以有什麼樣的出路。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文化、民族性、歷史與制度

       瑞典的名目人均所得和以購買力計算的人均所得都接近美國之後,而遠高於德、英、法。很多人試圖解釋「瑞典何以如此富有」,常看到的兩大解釋是:(1)瑞典有豐富的天然資源,(2)瑞典在兩次大戰期間都沒有被波及而可以順利地持續成長。但是在〈可以開除不適任的老闆嗎?〉我完全聚焦在她的制度,在〈台灣是不是選錯了戰場〉我聚焦在她的產業特質。
       瑞典歷史上只有貴族階級而不曾有過封建社會,因此歷史上她有機會比其他民族更公平;而且,海盜社會裡貢獻最大的是戰死的人,如果不重視撫恤,將不會有人願意在戰場上犧牲,這也有助於解釋瑞典社會的公平性。但是,要這樣解釋的話,我們如何去面對台灣社會今天的冷漠跟我小時候「奉茶」制度、白賊七、義賊廖添丁等台灣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在今天這種極端全球化的時代裡,過分仰賴歷史、文化、民族性去解釋經濟現象,遠比從制度面去解釋更冒險。況且,我們可以從別人取法的,主要的是制度。

《一個葬禮四個失禮》為何讓劇評失望

       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這一部電影《一個葬禮四個失禮》(August: Osage County),提出了很多關於親情、愛情與人性的尖銳問題,有其值得深思的一面,也很具戲劇張力,卻把主題處理得很糟。很好奇國外的專業影評怎麼看它,不算意外地,我隨意挑的四個影評,都沒太好的評價。
       看梅麗史翠普飆演技是很過癮,看茱莉亞蘿勃茲偶而表現出值得誇獎的演技也不錯,但電影(或戲劇)原本不該僅止於此。用亞斯培(Karl Jaspers)在《悲劇之超越》裡所揭示的理念去評價好萊塢電影,很像是認真過頭;不過,《一個葬禮四個失禮》的原劇本畢竟得過普立茲獎,電影劇本又是原作者改編,值得我們用比較認真的態度去談這電影。

為什麼借鏡瑞典、荷蘭與德國?

       台灣不適合學美國,太多現實條件不相合,學起來不但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還自我矮化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好不容易脫離日本殖民時期的「香蕉與甘蔗共和國」,馬上又變成美國廉價供應鏈裡的「蘋果共和國」(產業單一化是殖民地的典型特徵,台灣卻自甘淪為美國殖民地,還自滿得意而不自知,實在可悲)。

可以開除不適任的老闆嗎?

可以開除不適任的老闆嗎?
彭明輝

       可以的!有一個國家在三十年內持續對所有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施壓,要求他們改善經營績效,否則就解聘。結果該國的生產力暴增,同時又達到充分就業。讓我再跟你說兩個不可能的美夢,因為這個國家也做到了。一個人口僅台灣41%的小國,可不可能擁有二十來個全球技術最頂尖的跨國公司和品牌,而人均所得超過美國?這個國家做到了──而且她位於「海角天涯」,沒有荷蘭、新加坡和香港的國際貿易優勢!一個國家的財富(wealth)集中程度遠超過美國,而且讓財富世襲,卻又同時讓國民的所得(income)分布均勻到跟共產國家一樣,而政府的公正廉能足堪為全球表率,這是可能的嗎?是的,有一個國家同時實現了這三個不可能的美夢。
       當然,你一定聽過她的名字,不過讓我賣個關子,先談談她是怎麼做到的。

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不可思臆的統獨論戰

       反對台灣獨立的是中共,用武力恫赫台獨的是中共,為什麼堅持台獨的人不去大陸跟中共理論,而老是要咬文嚼字地在台灣跟台灣人爭辯?喜歡兩岸統一的是中共,會給統派好處的是中共,為什麼主張統一的人不去大陸討好中南海,或者乾脆搬到大陸去?
       我無法理解台灣為什麼會有這麼激烈的統獨爭辯!統一沒人愛,獨立沒人敢,卻要在島內噴得到處都是口水,甚至到處都是血水。為的到底是什麼?台灣真正可以談,可以做,也該趕快談、趕快改的財經、稅制、產業、教育、社會問題一大堆,卻好像都不如統獨問題重要,為的是什麼?不可思臆!

課綱問題是自惹煩惱

       課綱爭議、學生佔領教育部與學生自殺事件,這在英國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因為英國的高中歷史課沒有課本(textbook),只有各種不同觀點的參考書;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討論提綱」;沒有「部定史觀」,沒有「老師灌輸學生有毒的思想」,只有課堂裡老師叫學生們「請提出所有可能的觀點並予以客觀地檢視與批判」。
       沒有標準答案怎麼打成績?根據你在討論或作答時對客觀證據掌握的完整性,對各種異己觀點的核心訴求掌握到多客觀、多完整,以及對各種主要觀點取捨時分析、批判與論證的嚴謹性。所以,在同一個老師的評分下,主張「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人可能拿零分,也可能拿滿分,不是取決於她的主張,而是取決於她的分析、批判、論述;同樣地,主張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的學生,在這一位老師的評分下,也可能拿零分或滿分,重點在她的分析、批判、論述,而非主張。
       一個社會,搞到高中生為史觀而自殺,是荒唐透頂且無聊、無稽與自惹煩惱的事。「史觀」原本就是人造的,是被客觀地、多元的完整地討論的,笨蛋教育部和笨蛋史學者才會想要去規範史觀。根本就是「本是無一物,到處惹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