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報紙、電視、網路

        如果你在乎自己的世界觀與思想的成熟度,不該只看網路而不看報紙,也不該只看報紙、電視而不看網路資訊——如果你還不到35歲,尤其如此。因為,過度仰賴網路資訊的人,跟過度仰賴電視、報紙的人一樣,很容易養成偏食症,成為特定政黨、意識形態、偏見的豢養者(盲從的群眾),而不自知。

        電視新聞太簡短,頂多只能當作「今日新聞提要」,不但無法告訴你任何事件的完整輪廓,背後更有各種特定政治立場的扭曲與洗腦。政論節目的起腦企圖尤其鮮明、強烈。
        報紙和雜誌也是有它背後的政治企圖,乃至於用報紙的操縱與洗腦支持特定政治人物或政黨,以便換取個人的政治與經濟特權——有人就是用報紙的偏頗報導去換取政治特權後,再拿該特權去炒地皮,而成為十大富豪(當然,十大富豪中也可能有人在媒體背後持股,來操縱媒體,以擴大或鞏固自己的政治特權,以便持續擴大自己的財富)。
        然而對任何事件而言,報紙所能揭露的資訊量畢竟還是超過電視,因而報導較完整。此外,報紙版面分類清楚,每一版的新聞依其重要性而反應在它的位置與篇幅、字體的大小,一目了然。因此,看報紙時很容易分辨各家報紙心目中各新聞的重要性與分類,不容易漏掉新聞,然後讀者可以在瀏覽過各標題後決定自己要深究的議題(通過網路搜尋,and/or 比對數家報紙的報導)。因此,看報紙時資訊的完整度往往還是高過電視,被洗腦的機會和程度相對較輕。
        可惜的是,傳統報紙的這種優勢在電子化以後很難保存下來。如果你去看聯合報的首頁,這個我心目中最後一個保有「文人辦報」性格的報紙也已經在他的電子版中徹底向商業邏輯與鄉民口味投降了。紐約時報的電子版首頁還拼命想要保留過去「頭版頭條」與「各版頭條」的專業新聞價值判斷能力,也及「主動告知讀者重大新聞的職責」,因而你仍舊可以從新聞標題的字體大小和位置去判斷該新聞的重要性;但是要在篇幅有限的首頁上要呈現出所有新聞標題並分辨其重要性,就是很困難,覺不可能再具有傳統報紙「一目了然」的特性,讀者也就很容易漏掉重要的新聞。英國泰晤士報的電子版首頁也仍有類似堅持,卻被迫把標題字裁去下緣,有時候很難猜測完整標題到底是什麼。
        有鑑於傳統報紙與電子報紙的這種差異,我覺得「看報」這件事還是不能偏廢(即便只是花五分鐘在超商翻一下報紙的前幾版標題,也還是值得)——對年輕人尤其如此。
        我年輕時的習慣是,根據晚間電視新聞挑選值得深究的新聞,第二天一大早趕到超商買三大報:聯合報可以讓我看到國民黨保守派的態度,中時可以讓我看到國民黨改革派的態度,自由時報(一直是我心目中專業水準最差的報紙)可以讓我看到本土派與黨外的觀點。比較三大報,加以分析、研判、綜合後,我才據以拼湊出該事件較完整的面貌。
        幾十年來這樣地磨練下來,我不但對於各報立場相當熟悉,更藉此磨練出較成熟而完整地觀察、分析實事的能力。這份功力也是我後來閱讀各種書籍以及思索國內外歷史、經濟與社會發展問題的基礎。
        近年來報紙的專業水準每下愈況,報紙的扭曲報導與嘩眾取寵性格越來越鮮明,而我自己思考問題的廣度、深度與跨幅(時間與空間上)都遠遠超越大眾媒體關心的程度,使得我逐漸遠離所有媒體,只仰賴網路(尤其是  Google scholar),主動地針對我所關心的議題搜尋所有相關文章,比對、分析、判斷、綜合。此外,政治人物的言論越來越言不由衷,或者無能兌現,以至於報紙前幾版都像謊言,或者綜藝節目的脫口秀,我就更加厭惡報紙與電視,而沉浸在網路世界裡搜尋自己想要的資訊。
         但是,在一個人觀點還不成熟,視野還不夠寬廣,對媒體性格與背後的操作、扭曲、洗腦還沒充分警覺之前,完全仰賴自己搜索網路資訊,很容易養成偏食症,甚至被洗腦而不自知。
        因此,我還是建議年輕人在維持主動搜尋網路資訊的習慣下,也跟報紙維持一定的接觸程度,兩者不要偏廢。倒是電視,看不看實在無所謂。